世豐大樓錶鐘情
萬華鐘錶批發商集中地世豐大樓救位於大理街一百五十九巷,從捷運龍山寺站出來,沿著西園路走到大理街,向大理街派出所的
方向走進去,不到十分鐘就會看到它,附近的鐘錶批發商家約有三十五、六家,供應了台灣中低價位手錶八成的需求。業者們是
在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以後搬到目前的位置,之前則聚集在十二號公園預定地,也就是龍山寺對面的龍山商場經營,由於興建公
園以及捷運站的緣故,龍山商場拆除,商家乃遷移他處,承租了世豐大樓。
曾分別擔任過「鐘錶批發聯誼會」會長的徐英煌和王文星,都屬於青壯派的經營者,對於早年業者們聚集在龍山商場時的記憶十
分鮮明。那是民國六零年代,徐英煌從雲林北港來台北投靠姊夫,他記得龍山寺前的廣場就是一個人力市場,打零工的人清早便
聚集在那裡,而龍山商場收容了一些散居在中華商場或西門地區的外省老兵、攤販,舊貨買賣十分盛行。現任聯誼會會長王文星
那時只是高中生,沒畢業就投入了父親經營的舊表整理業中,當時他只有十七歲。
六零年代 舊表翻新交易熱
六零年代還是以機械動力為主的發條表或自動表居大宗,鐵力士是最大的品牌。對大多數人來說,手錶是奢侈品,有品牌的全新
手錶動輒兩、三千元,絕非月薪數百元的勞動大眾所能負擔,由於買不起新錶,舊表翻新大受歡迎。目前經營環球鐘錶行的徐英
煌表示:「就算是舊表,也比沒表好吧!」腦筋動得快的業者開始從當鋪或市內各地收購舊表,整理清洗後再販賣,當時大街小
巷中便有人騎著機車專門收購手錶,「有手錶仔要賣沒?」王文星依然記得當時業者的叫賣聲。
關於萬華地區的鐘錶批發在六零年代還有一段海上交易的插曲,交易地點是在金門一帶的海面上,懂門路的人會來龍山商場收購
舊表,跟大陸漁民交換黃金,「只要會走,自動的,有幾支要幾支,當時的表幾乎都循這個管道出去。」王文星說。只不過海上
交易僅約兩年,因為台灣的廠商信用不佳,後期沒做好品管,有時換掉錶內的機器,或者根本沒有機器,結果大陸漁民回報以灌
鉛的黃金,慢慢的這種海上交易就結束了。
七零年代 名牌仿冒錢景好
七零年代,港商將石英表帶入台灣,由於石英表機心輕薄利於加工,款式多變,而且取下不戴時依然能走動,很快便被消費者接
受。當時台灣掀起名牌崇拜的風潮,港商帶進台灣的手錶須重新包裝,業者便加上假名牌商標賣給消費者。經營歐德利鐘錶行的
王文星表示:「我不忌諱的說,我們這一代手錶業者,都是靠仿冒起家的!」靠著石英表加上名牌仿冒,龍山商場的鐘錶批發聲
勢就這樣慢慢起來了。
民國八十二年業者們遷到世豐大樓後,曾經有過一段風光歲月,不僅投入經營的家數膨脹了一倍有餘,也是許多鐘錶技術推陳出
新的時期。王文星曾經設計出「夢幻表」,利用偏光原理,讓秒針走到某個部分時便消失不見,之後再出現,被他引為畢生的驕
傲。徐英煌也曾推出「變色龍」,讓表殼而非表面能因為溫度不同改變顏色。經營大象鐘錶行的許德居對趨勢非常敏感,上一次
總統大選時推出過幾款總統表,引起媒體注意,近來台灣流行熱透彩券,他又推出樂透表,讓消費者在看時間之餘也能玩玩數字
遊戲。
業者求變 期待政府新動力
但是以內銷為主的萬華鐘錶批發業,很快就面臨到國內市場飽和,以及大陸廉價表競爭的壓力。兩三年前,部分萬華的業者就開
始有了危機意識,有廠商選擇代理品牌銷售作為生存之道,慢慢的,一些我們熟悉的卡通或電影人物開始在世豐大樓出現。王文
星代理史努比,在轉型的陣痛過程中,最大問題是在客戶轉變後所產生的資金調度。許德居擁有鱷魚、鹹蛋超人、貝蒂美人以及
迪士尼電影系列的品牌,談到品牌代理時,同樣有不少挫折經驗,但也學到了提升設計水準的方法。
除了開始走品牌代理,近幾年業者也開始跑國際錶展,想要爭取一些國外訂單,不過孤軍奮鬥的滋味並不好受,王文星和許德居
都抱怨,政府始終就沒關心過萬華的鐘錶業者。早年業者們曾經找過相關單位,希望政府能夠協助研發錶內的機心,因為業者所
用的機心始終仰賴日本、瑞士進口,不過沒有下文。就連各項法令、行銷,鐘錶批發業者也沒受到政府任何青睞,「世豐大樓是
工業用地,無法設立公司,像我們設公司還必須跑到板橋去!」王文星表示。萬華的鐘錶批發業者在沒有外援的情形下,一方面
受限於法令的約束,一方面也受限於侷促的空間,因為世豐大樓的所有鐘錶批發業者均是世豐大樓的承租戶,從招牌更新,內部
裝潢都受到各種限制,有一個更適於長久經營的空間,包括停車位,更舒適的展示環境,幾乎是所有鐘錶批發業者的心聲。
世豐大樓所在的糖部里這幾年一直希望能夠成立主題性的台糖文化史蹟公園,因為在糖部里有過桃園以北唯一的一家糖廠。目前
在社區所舉辦的甘蔗文化季主題活動中,業者們積極的提供手錶作為紀念品,與社區進一步結合已經是業者間的默契,「儘管不
知道我們還能在這裡經營多久,但是只要我們在這裡,就要盡量爭取讓社區繁榮!」王文星表示。事實上,在商圈再造的努力下
,大理街的交通已經改成雙向通行,市府很快也就要展開鐘錶批發業者這一段的大理街再造工程,而計畫興建的大型入口意象更
是業者等待很久的身份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