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清代《淡水廳志》的記載:「慈雲寺:即慈雲巖,在艋舺街竹巷尾。同治四年林春峰等捐建,前後蔬園為香火資,義塾附之。」文獻所謂「艋舺街竹巷尾」即今康定路、雅江街一帶,靠近第四水門。後因竹巷尾火災頻傳,寺燬之後乃遷移至今址。慈雲寺為一座兩層的建築,一樓可以見到三個連接的紅磚拱門,二樓屋頂更為特殊,仍然保持原用於台灣傳統家屋建築的屋脊形式,由於在全台的寺院齊堂中,十分罕見,所以2000年七月十一日,已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
|
根據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作男相,唐朝以後,才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這是因為從唐代之後,中國民間已有大慈大悲觀音菩薩為妙莊王的第三女兒的傳說出現,於是觀音為女兒身的印象即深植於中國佛教信仰之中。其實,觀音是男是女已非重點,而是其以各種化相出現,來度一切苦厄的形象,正是佛教信眾對觀音菩薩的最高尊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