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講堂
深化、感性、知性、探索‧新萬華
●緣起—
萬華原稱為「艋舺」,也可寫做「蚊甲」、「莽甲」、「文甲」、「莽葛」等,日本改正制度時,利用同音日本語而改寫為「萬華」。此地有學海
書院是目前台北市僅有的一座書院建築,舊名「文甲書院」,成立至今 166年,為台北市僅存的書院建築,在清代北台灣極富盛名,其所蘊含的文
化意義,不因時空移異而失去價值,值此萬華社大成立十周年之際,特規劃文甲講堂,以薪傳書香文風,提供萬華地區及大台北民眾一個知識載體
的平台,讓萬華地區更添文教風采,展現萬華人文薈萃之多元面貌。 

●實施方式—
美好生活俯拾即是,萬華社區大學文甲講堂每年分為兩期推出,從生活化的角度切入,透過文學、閱讀、影像、美學、生態、旅行、音樂、表演、
藝術、醫療等多元議題,將美好事物延伸至您的生活當中,激發精采的火花。 

●萬華社大文甲講堂—城市名片。光陰的故事
「城市」是生活環境中一群人與建築的結合體,也是當地生命文化的精神反映。「城市名片」則是反映變化中的城市和變化中的生活方式,更多涉
及到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和他們的生活。在商業發達步調繁忙的台北城市中,從過去到現在,城市中的人們以文化、藝術刻畫著生活,編織著故事。
讓我們回到五○年代的台北街頭,那個令人懷舊的「台灣老街」,有「台灣夜生活」的那卡西,有巴洛克式建築的熱鬧大街,有布袋戲表演,有拍
高中畢業照的照相館,還有賣沙士糖的雜貨店,台灣大劇院、小火車、小故宮、學校升旗台、郵筒、眷村、公路局站牌、寶斗里辦公室等,一個屬
於阿公年代的台北街頭,提供忙碌生活的台北人體驗懷舊風情的原汁原味,或許是殘破片段的拼湊記憶,但我們卻可以經由共同的記憶不段勾串和
追尋。本次文甲講堂以「生活印象」為經;「音樂記憶盒」、「戲劇寶藏箱」為緯,勾勒出城市名片的樣貌,反映出城市的變與不變,找回我們共
同的記憶圖象,發覺城市之美與人情之親。她是一個能回顧生活、省思人文的藝文空間,讓身處歷史空間其中的市民,細細品味屬於台灣本土的小
市民風格與民俗內涵。

報名方式:採網路報名。
名額:額滿為止。
學費:完全免費。